古代埃及和罗马人都擅长制造小型的彩色玻璃制品。古代腓尼基在玻璃制造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,其中心产地是西顿和安条克等地。在公元4-5世纪的早期基督教教堂中,一些木质窗框中镶嵌有经雕琢过的雪花石膏,类似玻璃般的效果。公元7世纪,英国的教堂和修道院已经出现了彩绘玻璃窗。公元675年,圣本笃·波斯哥[]从法国引进工匠,为在芒克威尔茅斯建造的圣彼得修道院窗户进行着色。公元8世纪以后,伊斯兰世界的一些清真寺和公共空间也开始以彩色玻璃装饰,基本以纯粹的几何设计为主,包含花卉和文字图案,不表现人物形象和宗教偶像。
在我们现代化的科技世界,神逐渐没落,没有了大规模的教堂新建,神之光的追寻者也就越来越少。如今的传承者,在承担维护教堂原有的彩色玻璃文化遗产的职能之外,更是艺术创作者!
哥特式的教堂彩绘玻璃,是伴随着哥特式建筑的兴起和基督思想的兴盛产生的。而丹纳在艺术哲学里充满激情的会写道,彩色玻璃中投入的光线变成血红的颜色,变成紫英石与黄玉的色彩,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火焰,就像通往天国的窗户。这就完美的覆盖且简单的说明了彩绘玻璃的美了。
大教堂内温暖的光线,神圣的氛围感,就来自这些无与伦比的美丽彩色玻璃窗。丰富的图案,多样性的雕塑,以及文物般的庄重感,构建了大教堂令人流连忘返的宗教之旅。
彩绘玻璃的繁荣与大批教堂的出现密切相关,主要盛行于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。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窗户比较高大,布满整个建筑立面,便于采光。传统壁画中的玻璃镶嵌技法,在这两种建筑结构的教堂中难以运用,因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彩绘玻璃由此兴起。
梅斯大教堂以其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和彩绘玻璃窗而闻名。这些彩绘玻璃窗由13至20世纪的众多艺术家绘制而成,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马克·夏加尔。正是这些被认为是法国最美的彩绘玻璃,使这座教堂闻名遐迩,而被称为“上帝的彩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