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百年之前,土山湾孤儿院就开始了彩绘玻璃的制作和生产。由于彩绘玻璃的制作涉及到绘画技巧,因此花玻璃工场附设于图画馆。根据《徐汇纪略》的介绍:“近日新添彩绘玻璃,将人物鸟兽彩画于玻璃上,后置炉中煨炙,彩色深入玻璃内,永久不退,中国彩绘玻璃,此为 出品处。”可见,土山湾是国内彩绘玻璃制作和生产的鼻祖,产品主要供应全国各地的教堂。随着年代的更替,上海教区现有的圣堂中,除了洋泾浜天主堂保留有一部分的彩绘玻璃原物之外,其它所有的教堂都是通过翻修的机会复原或是新添了新彩绘玻璃。而洋泾浜天主堂的彩绘玻璃完全是舶来品,当时的土山湾还没有制作和生产彩绘玻璃的技术。
彩绘玻璃的绘画本质上类似于素描,效果仅为在玻璃上做出明暗效果,色彩其实都由玻璃本身体现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西方教堂里的玻璃花窗。人物的面容和衣服纹理等就是通过手绘表现的。
彩绘玻璃作为一种创意十足的艺术形式,最初的形成是依靠建筑结构系统的演变,哥特式教堂的肋梁,减轻了拱顶的重量,协调各构件之间的关系,将教堂重量转移到外部地基上,从而摆脱了厚重的墙体,减轻了建筑的负担,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大面积窗户得以实现
哥特式教堂设计的两种最常见的彩色玻璃窗,自然是高大的矛形柳叶窗和圆形玫瑰花窗,玫瑰花窗一词大约是在17世纪发明的,因为这种当窗户是圆形的,其层状辐射板的外观类似于开放的玫瑰花,在赋予这些窗户以此称号之前,它们被称为轮形窗